2025暑假CSP笔试笔记
计算机基础知识
程序基本常识
算法的特性
算法的复杂度
时间复杂度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add(int n){
if(n==1) {
return 1;
}
return add(n-1) + n;
1 + 2 + 3
}
int main(){
cout << add(4);
return 0;
}
排序
常见算法复杂度与稳定性
冒泡排序
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“浮”到顶端,就像泡泡一样,故名“冒泡排序”。
它的工作原理是,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,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两个元素,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就把他们交换过来。
走访元素的工作重复地进行,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
#include<bits/stdc++.h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SIZE = 10;
int arr[SIZE] = {2,7,8,4,36,78,1,91,42,13};
int main(){
for(int i = 0 ; i < SIZE - 1; i++){
for(int j = 0 ; j < SIZE-1 -i; j++){
if(arr[j] > arr[j+1])
swap(arr[j],arr[j+1]);
}
}
for(int x : arr) cout << x << " ";
return 0;
}
选择排序
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的一个元素,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
然后再从剩余的未排序元素中寻找到最小元素,然后放到已排序的序列的后面。
以此类推,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的个数为零。
#include<bits/stdc++.h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SIZE = 10;
int arr[SIZE] = {2,7,8,4,36,78,1,91,42,13};
int main(){
for(int i=0;i<SIZE - 1;i++){
for(int j=i+1;j<SIZE;j++){
if(arr[i]>arr[j]) swap(arr[i],arr[j]);
}
}
for(int x : arr) cout << x << " ";
return 0;
}
字符数组与字符串
字符串
字符串实际上是用null,字符即’\0’终止的一维字符数组。
string类的函数 ( strlen(s) )
字符串的方法 ( s.() )
链表
数据结构+算法
数据结构
存储、组织数据的方式
数组 array
顺序存储出,需要用到连续的内存空间
链表 linked list
随机存储,有效利用零散的碎片空间
- 无论数组还是来链表,都是数据结构中的物理结构
- 数据结构中还有逻辑结构
- 逻辑结构更抽象,且依附于物理结构
栈
先进后出
应用
- 网页回溯,撤销操作
- 栈底 bottom 栈顶 top
- 数据的出栈和入栈都在栈顶。
队列 queue
先进先出应用
- 排队
- 队头 front 队尾 rear/back
- 我们插入数据在队尾,数据出列在码头
树
一、树的基本概念
1.1 树的定义
树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,由n(n≥0)个有限节点组成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集合。1.2 树的示意图
A ← 根节点
/ \
B C ← A的子节点
/ \ \
D E F ← 叶节点
1.3 树的组成部分
- 根节点(Root): 树的最顶层节点(如A)
- 父节点/子节点: B是A的子节点,A是B的父节点
- 叶节点(Leaf): 没有子节点的节点(如D,E,F)
- 边(Edge): 连接两个节点的线
- 深度: 从根到该节点的边数(A深度为0,B为1,D为2)
- 高度: 从该节点到最深叶节点的边数
二、树的常见类型
2.1 二叉树
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(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)A
/ \
B C
/ \ \
D E F
2.2 满二叉树
每个节点都有0或2个子节点,且所有叶节点在同一层A
/ \
B C
/ \ / \
D E F G
2.3 完全二叉树
除最后一层外,其他层都填满,且最后一层节点靠左排列A
/ \
B C
/ \ /
D E F
三、树的应用场景
1.文件系统: 文件夹和文件的层级结构 2.组织结构图: 公司部门层级关系 3.家谱图: 家族成员关系 4.HTML DOM树: 网页元素嵌套关系 5.决策树: 机器学习中的分类模型四、树的基本操作示意图
4.1 遍历方式
- 前序遍历: 根→左→右
- 中序遍历: 左→根→右
- 后序遍历: 左→右→根
4.2 查找操作
查找E节点路径: A → B → E
4.3 插入操作
在C节点下插入G:
A
/ \
B C
/ \ \
D E G